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不低于3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理论研究 课题组对本课题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搜集,采用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高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相关论文共计90余篇。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此外,课题组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果,厘清了研究进展和困境以明确了此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和交流的方式,课题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合理分工 课题组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人特长,将其与课题研究的需求相结合,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安排。在分工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每个成员的专业背景、研究经验和技能,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大的价值。以下为详细分工:
姓名 |
职称 |
领域 |
研究分工 |
朱萍 |
正高级讲师 |
艺术设计 |
研究课题规划 |
马一之 |
讲师 |
艺术设计 |
研究课题规划与统筹 |
马俊 |
讲师 |
室内设计 |
师资团队研究 |
糜奕嫣 |
高级讲师 |
艺术设计 |
理论研究、平台建设研究 |
王梦迪 |
讲师 |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
培养规格与目标研究 |
浦晓卉 |
讲师 |
艺术设计 |
课程体系研究 |
李鑫瑶 |
助理讲师 |
室内设计 |
问题与现状研究 |
李晓伟 |
讲师 |
产品设计、室内设计 |
评价机制研究 |
王文杰 |
助理讲师 |
艺术设计 |
课程体系研究 |
王茹君 |
助理讲师 |
产品设计 |
课程体系研究 |
(三)充分调研 课题组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期中,共发放问卷210份,期中有效问卷共178份,实际有效回收率达84.7%。并通过对省内10多所中职院校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并撰写了《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总结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关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其分析数据为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四)实践研究 1.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艺术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我们校的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组积极参与企业的合作,并深入了解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的实践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太仓市室内设计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并实地走访了多家合作的企业岛。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三访问活动,与已经在行业内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学校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的真实体会。这些交流和调研活动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制定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邀请坊岛师父全程参与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学习领会联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区域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完成了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对22-1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坊岛双师以及校内骨干教师召开了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在会议上,我们对新方案中的岗位分析、培养目标、课程和课时安排等内容进行了论证。借助大师工作坊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企业学习岛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 通过这项实践研究工作,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合行业需求,能够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后续深度合作和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境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自2020年开始,我们着手进行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开发了一套坊岛课程,这些课程在时间上交错、内容上相互补充、学分上互相认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专业培养。截至到2023年11月,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16门坊岛课程,其中包括《空间设计》等企业岛课程和《文创产品设计》等工作坊课程。这些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我们还协同坊岛双师编写了《手绘时代——室内设计》等三本教材,其中有两本教材将作为联院校规定教材准备出版,以促进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广。 从2023年6月开始,课题组组织了全体专业教师和6名坊岛师父共同进行了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这项工作涵盖了从23级到19级所有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修订,为后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在课程标准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坊岛双师展开讨论,精选合适的教材,并筛选适合的企业项目。我们确定了每个课程的教学时长和教学方法,严谨设计和确定了课标内容,以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这样的努力旨在保证后续课程的质量,推动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的课程体系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与市场需求相契合,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也为同行提供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坊岛课程一览表 3.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坊岛协同”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从2016开始,遴选校外技能大师及校内骨干教师,建立麦金、书画、陶艺等16个大师工作坊,与合作企业共建18个企业学习岛,同时组建了包括7名校内骨干教师在内的30人坊岛师资队伍。建立“坊岛”双师研训机制,依托市创意职教集团、室内设计研究会等平台,组织双师参加各类研修活动,开题至今课题组牵头组织双师研训10余次,包括企业师父听课评课、参加太仓市室内设计论坛、参加太仓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作品展等。同时,校内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申报,共7位教师满足条件参加申报,企业岛师父张冰华获评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开题立项至今,坊岛双师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教学水平,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和教学比赛,屡获佳绩:教师获江苏省教学大赛中职组一等奖、高职组二等奖,指导学生获苏州市技能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等。 二、存在问题 1.合作机制建立问题:坊岛协同需要建立起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机制。但是,要确保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并达成共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可能出现的合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2.教学资源支持问题:为了实施“坊岛协同”,可能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实践场地、设备和材料等。然而,在校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可能是一个挑战。 3.评估与认可问题:坊岛协同的实践研究成果必须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或者教学成果服务行业和社会方面有比较大的难度。 三、下一步计划 1.“坊岛”平台建设实践研究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课题组一年的努力,已经建立木工、陶艺、国画等18个大师工作坊,通过遴选与合作企业共建20个企业学校岛。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坊岛平台管理和运行机制,各方明确责任和权益,确保学生在坊岛平台能够在双师亲自指导下,通过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依托学校办公系统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坊岛”平台的共管和信息互通,提高平台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坊岛”平台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推动平台持续发展。 2.“坊岛协同”构建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 一是明确评价指标,综合已有文献和实践经验,明确“坊岛协同”模式下艺术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基于目标和要求,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二是开发评价工具,开发适用于“坊岛双师课程”的实施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作品成果和参与度等方面的情况,设计“学生职业能力规范量表”,通过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职业能力发展情况,从技能、方法、沟通、解决问题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制定“学生专业素养质性考核表”,通过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创作理念、艺术表达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其专业素养的质性发展。 3.论文撰写 梳理研究内容,将已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明确各个方面的核心观点和发现。根据论文要求,逐步撰写相关论文,包括问题陈述、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讨论等部分。撰写课题的总报告,对整个研究过程、成果和启示进行全面总结。 4.课例集汇编 从已经开展的“坊岛协同”实践中,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收集到的案例,撰写案例分析,包括案例背景、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内容。将多个案例分析整合为一本专业课例集,并进行编辑和排版工作。 四、可预期成果 1.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坊岛”平台建设的相论文 2.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坊岛协同”构建评价机制的相关论文 3.丰富校本专业课程资源库 4.《手绘时代——室内设计》教材出版 5.高职艺术设计坊岛教学课例汇编 6.课题结题报告 |